生活废水设备通常通过一系列物理、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来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,以确保这些废水在排放前达到环保标准或可再利用的要求。以下是生活废水处理的一般流程,但请注意,根据水质的不同(如有机物含量、氮磷浓度、悬浮物量、pH值等因素),具体工艺确实会有所不同。
预处理阶段:
格栅除渣:首先通过格栅去除废水中的大块悬浮物、漂浮物等,防止后续处理设备堵塞。
调节池:将废水收集到调节池中,进行水量和水质的均质化,以稳定后续处理过程。
物理处理阶段:
沉淀或气浮:利用重力或气泡附着作用,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(如泥沙、部分有机物)与水分离。
过滤:通过砂滤、纤维滤料等介质进一步去除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。
生物处理阶段(核心部分,根据水质差异工艺差异大):
活性污泥法: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,通过好氧或厌氧过程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。常见的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、AO(厌氧-好氧)、A2O(厌氧-缺氧-好氧)等工艺,根据废水中的氮、磷含量选择。
生物膜法:如生物转盘、生物滤池等,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,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。
膜生物反应器(MBR):结合膜分离与生物处理,通过超滤或微滤膜截留生物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,出水水质高。
深度处理阶段(可选,依据排放标准):
混凝沉淀:投加混凝剂使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颗粒,便于沉淀去除。
消毒:采用氯、臭氧、紫外线等方法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,确保出水安全。
高级氧化:针对难降解有机物,采用臭氧氧化、芬顿氧化等技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或直接降解有机物。
膜处理(如反渗透、纳滤):用于去除溶解性固体、重金属离子等,实现废水的高标准回用。
根据水质不同,具体工艺也有不同:例如,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,可能需要加强生物处理阶段的停留时间和曝气量;对于含氮、磷较高的废水,则需采用能有效去除氮磷的工艺(如A²/O工艺);而对于需要高标准回用的场合,则可能需要增加深度处理单元,如膜处理工艺。因此,生活废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和运行需充分考虑实际水质特点,以实现经济、高效、环保的处理效果。
以下为部分案例图片: